Mittwoch, 10. Juni 2009

张老师与劳律师碰头会的内容提要

6月9号张老师和大学外办主任去了劳律师的的事务所.周律师给校方的的信她已收到了并当场念了一遍.外办主任给了劳律师大学的电邮地址,她将信的内容电邮给校长.另外给市政府的信她将会一一转给有关部门.

特此将帖子发布上来,希望大家群策群力,有任何能帮助到王轩和王轩爸妈的建议和想法都发表上来。

有关为什么会出现报纸上的报道问题? 她回答说:
夏天的一个露天游泳场即将开放,有人提出万一又出现事故怎么办? 所以为了避免老百姓的疑虑,他们登了所谓的这篇题为"该人不是溺水身亡"的文章.律师认为,内容非常牵强附会,也没有新意.

慕尼黑方面5月25日去信之后有否答复?
至今还没有收到慕尼黑方面的答复.但是这并不是坏事.假如他们马马虎虎做出了跟第一个样的答案.就很不负责任了.

您对法医做第二份鉴定书有什么样的期待?
律师3月2日就给法医寄出了所有关于事故的调查报告,证人证词,医院的死亡证书,等等材料约有一大箱.他们不但会根据威兹堡的法医鉴定书,还要根据具体事件经过,分析研究,光是读完这堆材料就要花很长时间.所以必然要拖很长时间.

假如第二份鉴定推翻了第一份鉴定的内容怎么办?
那样的话,必须要做第三份鉴定书,证实其中的是与非.找出合理的唯一的正确答案.

您认为中国大使馆写了信给检察院? 他们真的没有收到吗?
劳律师认为大使馆的戴老师对此事很负责任的, 他应该写信给检察院了的.

事故起诉的时间拖得很长,家长对此有意见,心情一直很悲伤,盼望能快点有结果,您觉得呢?
劳律师认为,是这样长的,我们如果经常去摧问,他们恐怕也会很快给出一个不好的结果.但是我们要不断发现问题,有理由跟他们交涉.比如说,现在他们登报"澄清事实",我们反而有了机会提出我们的反驳意见并传播我们一惯所持有的观点: 假如抢救及时, 有可能救活他的.

我们下一步具体如何去作?
1 ) 家长可以读者来信的名义给报社写反驳信,写出相反的意见供市民讨论,有可能读者会提供新的证人,那个至今仍然不知身在何处的, 向救生员报告的女人对此事故很重要. 大部分读者非常在意读者来信栏目的.这会引起社会大众的同情和怜悯心.

2 ) 给巴伐利亚的司法部和高教部写信,让他们重视并参与调查.因为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事实真相,才能将事件处理得更公平合理.

3 ) 学生会以及王轩的亲朋好友都能写电邮,表达处理意见.举行签名活动,都是最好的从人性,人道角度提供的帮助.共同促成司法部门,当事人以及保险公司给出一个合理公道的解决办法.

4 ) 为了让同学们对王轩案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必须将律师及医院和陈超君等人的见证材料,通过电邮传播出去放在论坛上讨论. .律师个人只能通过法律途径, 民众可以通过人道途径.

5 ) 另外,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催促检察院重新调查和起诉犯罪嫌疑人, 回答律师3月份的时候写给检察院的那一封长信. 鉴于人的记忆能力随着时间变化在不断的退化,甚至证人或被告有可能不在当地了. 慕尼黑法医的鉴定让他们继续做下去, 我们同时进行我们的工作.

赔偿问题是最终浮出的核心问题,您有什么新的见解?
我们不可能凭空论事, 应按一个标准的基数计算赔偿数额.比如
父母的退休金,
物价的上涨指数,
中国女性和男性的平均寿命,
已经为王轩花费掉了的大学教育贷款,
中国的子女赡养老人的国情,
王轩假如在某公司谋职的薪水等等. 他除了自己养家糊口,能给父母补贴多少?
假如能找到如此的赔偿理由, 律师就有了真正的凭证提供给保险公司做参考.

有关报销的事项如何?他们一行四人如何记算?
一定要将发票一一列出,并用德语写明用途,丢失的发票可以重新补.关于王轩的姨妈和舅舅作为陪同,必须要写清理由.比如从三亚至南京至上海至德国, 父母无法单独成行, 舅舅是出主意的人.没有他们, 父母无法来德国.
第一本报销的帐本是根据大嫂寄来的发票,由王春兰同学贴好,我装钉成簿交给了律师. 今后你们还有新的可以寄来整成第二本.

读者来信要有地址和真名真姓
暂时就这些事. 给报社的信,基本上可以采用给大学校长的信,就行了,另外在呼吁一下,让市民帮助找到女证人.还有要把你们的通讯地址写上,因为没有地址和真名真姓,报社不让登读者来信的.假如有中德文对照更好,能引起关注的.一定能.

Montag, 20. Oktober 2008

慕尼黑奥林匹克村的那片林子衬在我们的窗外,盛夏的郁郁葱葱到金秋的落叶满地到寒冬的银装素裹…刻画着你我兄弟同窗苦读的短暂且美好时光....
  记得那年的雪特别大,起了一大早的我们得摸着黑骑车去上学,等下课后便追逐着赛车回家,延着冰封的小道,偶尔还翻身滑倒在地仰天大笑着…
国外的留学生崖,朝夕相处,兄弟情深!我们两大男生,一起慢跑一起打球,一起买菜一起做饭;谈各自理想,谈各自初恋,谈天南地北,谈…无所不谈…在我们共处的这些日子里,奇迹般的是一次都没摩擦争吵过,真是难能可贵的哥们儿!
还记得...你总爱上西祠胡同,爱踢实况足球,爱跟我畅谈你本该拥有的那么美好的人生...... 天妒英才! 兄弟走好!郑重痛别!

郑重

你不是独生子女

作者:谢盛友


我们相识于2002年,那年你还是一位高中交换学生,我们共同的朋友欧文诺校长把你带到我的跟前,你还是个孩子,单纯得像雷格尼茨河的清水,天真得像古城“小威尼斯”一样的浪漫。

2005年,你再次回到班贝克,老远就听到你喊我“叔叔”,听到你的美声,犹如吃了莫扎特巧克力糖,很久很久,回味无穷。
一米七八的个子,看到你帅得,我简直不敢照镜子看自己。王轩,一位多么文雅腼腆的小伙子,内向却包含稳重;热情中带有机敏。与你一起可以谈论家事、国事、天下事,可以一起读卡夫卡,评论现代主义,…… 。你真的不是独生子女。我认识的独生子女,是什么“草莓族”,好看不管用。你好看,更管用。2003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南京外语学校,然后上了北外,出类拔萃,跳级一年,到德国班贝克大学来读经济信息学硕士学位,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比德国人同学读得还要快,而且已经找到了SAP的工作。你独立负责,每次的交谈中,能看到你会安排自己的事情,懂得思考,做事认真,待人热情,长幼有序,乐于助人,就在考试很紧张的时候,同学们搬家,我们开车,你总是在场帮忙。

2008年的秋天,你给我们留下了手机,从你的手机中我们联络到你的父母亲。王轩,我们会记住2008年9月6日这一天。班贝克的天不够放晴,整个穹空呈死灰色。2008年班贝克的秋天,没有缤纷的色彩,反而增添了死亡的基调,我伤感地以沉重的步履,在孤寞寂寥中,发觉了生物学生命学的一个句号。可是,你不是秋天里的叶子,不会凋零,你的笑容不会消失,你的步伐仍然轻盈。尽管一切的生命在行程里均有定数,我仍然要问:2008班贝克的秋天,为什么是一个沉重的消亡的季节?

王轩,我很高兴,是你的朋友,有缘分能认识你的父母亲,我的王大哥大嫂。在整天忙乱和迷糊人生中我找到了:简朴和诚实。因为有这样的父母才有这样的王轩,感谢你,王轩,我不敢保证每次过年过节都会与你父母打电话,我保证,与你父母,我们有缘,我们惜缘,我们续缘。

天堂里的王轩,你一路走好,过好愉快的每一天。


(谢盛友:八十年代留学德国班贝克大学,王轩的校友)
(张申华:八十年代留学德国班贝克大学,王轩的校友)

Montag, 15. September 2008

近况

王轩追悼会已于9月18日在班贝格举办。追悼会上中国驻慕尼黑教育处戴领事、王轩生前的教授和同学做了发言。参加追悼会的人员包括王轩的家人、南外、北外和班贝格的同学、老师,以及西门子和SAP公司的同事。

王轩的父母一行已于9月25日平安返回南京,他们临行之前在律师处又谈了一些将来会发生的法律责任问题和解决办法。

家人的哀思

在月光下赶路的人

送我最亲爱的弟弟:

撕下一片月光
这个夜晚就不会太黑
朦朦胧胧中
那个低头赶路的人
追逐着自己的影子
让脚和道路交谈
月光下的这条路
是留给他一个人的
他要走到天亮的地方
找到自己明亮的温暖

姐:卉


盼你入梦来

王轩, 我的好侄儿。
听到你的噩耗,我犹如晴天霹雳 ;
你的音容笑貌,至今历历在目 ;
记得去年暑假你探亲回宁,在我这吃饺子的虎气, 我至今难忘;
你大妈在你背后喷花露水 、杀痱子的情景好像就在昨天 ;
我怎么能相信你23岁的花样年华就这样走了呢?我怎么能相信呢 ?
我总感觉到你好象坐飞机,就要回到南京,就会回到我们身边。
王轩啊,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痛,怎么能叫人受得了啊? 你是多么的优秀啊! 是我王家引以为骄傲的孩子!
你在德国就这样走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啊?我们怎么能够甘心呢?我的好侄儿, 让我替代你去吧, 好吗?
王轩,你丢下我们走了, 我心何忍 ?
又值中秋佳节,盼你入梦来!

大伯
于2008-9-14中秋节


弟弟,我最亲爱的弟弟!你真的走了吗?你就这样走了吗?我一直不敢相信,不愿相信,不能相信!时至今日,我还是宁愿相信那是一个错误的消息,你鲜活的面容,时常浮现在我眼前,那么真真切切!

弟弟,我最亲爱的弟弟!你是那么优秀!从小到大,你一直是父母的骄傲,兄弟的自豪。以至于我有了孩子后,经常告诉他,向王轩叔叔学习,你的事迹在我们家广为传颂,你就是孩子的楷模,崇拜的偶像。

弟弟,我最亲爱的弟弟!自从你去德后,我们联系不多,几年里也就春节见见面,但是,每次见面总是那么亲切,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我知道,“血浓于水”,我们都是“王”家的子孙。看见你不断地进步,由衷地替你高兴,英俊的你还有着那么一点羞涩。

弟弟,我最亲爱的弟弟!就是在天堂你也要照顾好自己。虽然天上人间成诀别,但是,你不孤单,你的父母、亲人、兄弟姐妹,还有好多好多人都在想着你,我们为你祈福。月明的夜里,有我对你的深深思念。

亲爱的弟弟,愿你安息!上帝与你同在!

愚兄翔于南京

梦回南外

呜呼吾弟,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
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烝尝!
吊君幼学,以交群贤;独占鳌头,卓尔不群。
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出类金陵,拔萃京都。
吊君壮力,远赴重洋;挥洒自如,雅量高志。
吊君气概,风度尤佳;始不垂翅,终能奋翼。
吊君弘才,降伏其心,学有所成,游历不凡。
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桀骜之心,英灵之气;哀君情切,愁肠千结;
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故人怆然;
父为哀泣;母为泪涟。
君子之交,手足之情;同桌之谊,并驾有岁;
惺惺惜之,切切念之,若彼若离,何虑何忧?
呜呼吾弟!生死永别!
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
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故友文博挽


可曾记得,六年级时在那间狭小的房间里,十六七个孩子在谈笑间补习数学。
可曾记得,初一时你摸进五班,教我两句德语。
可曾记得,你也在足球场上飞奔。
你的容貌声音仍然在眼前,在耳边,但你却离开了我们。。。
太突然了,以至于当我收到短信时下意识的看了下日历。。。
太可惜了,一个那么有才华的帅哥,世界的美少了一部分。。。
太痛心了,多年的朋友,多年的兄弟。。。
走好,保重。



惊闻王轩学长离去,惋惜之情化作深深的叹息。他的英年早逝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不幸,更是我们这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南外、北外校友的损失。
王轩学长这一届南外德语班是南外的一个神话,更是我们这些学弟学妹们无限崇拜而又无法企及的榜样。还记得刚进南外时,便在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赞赏中认识了王轩这个名字;南外六年数次德语班的活动,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热情、活力、幽默和聪颖。虽然几乎与学长没有什么直接接触,但是共同的母校、共同的专业、共同的同学将我们联系在了一起。
记忆中关于王轩学长最清晰的画面,是六年前去德国交流学习时那群德国孩子给我展示的照片。照片上学长被一大群漂亮的德国女孩子们围在中间,笑得那么阳光而快乐。这几天,每当想起这个“万花丛中一点绿”的画面,心中的伤感便能得到些许平复。学长的生命虽然短暂,却是快乐而充实的。他曾经是让父母骄傲的儿子,是让老师赞赏的学生,是让同学们佩服的好哥们,是让女孩子们开心的帅男孩;他曾经努力过、收获过也失败过,他曾经追求过、快乐过也悲伤过;他那年轻的生命中,同时拥有过这么多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幸福,这让他的离去变得不再那么沉重。
学长,一路走好!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坚强!
晓宇敬挽

当女儿告诉我这个噩耗的时候,我惊呆了,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王轩是女儿中学、大学同一个专业的学长,同为孩子的母亲,我能深切体会到一个突然消失的生命对于他的母亲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泪水顿时夺眶而出。
想起王轩,我的眼前立刻浮现出2001年那个阳光灿烂的秋日,南外两届德语班学生家长一齐站在校园广场上,送别来南外交流的德国孩子回国。王轩和他的妈妈一块忙着照顾德国学生乘车去上海虹桥机场。瘦瘦高高的他一脸阳光,忙前忙后的,显得格外机灵,当时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妈妈看上去安静平和。后来听女儿说他保送进了北外,上了一年后去了德国。没想到再次听到他名字,竟是这个年轻生命的结束。
孩子,你怎么就那么不小心,那么不知道爱护自己的生命?你的生命不是你一个人的,有一半是妈妈的。你的早逝,给所有知道你的妈妈留下了无限伤痛。
孩子,去天堂的路好走!来生一定要爱惜自己,不仅要做父母的孩子,还要做孩子的父母!
晓宇母亲挽


昨天(2008年9月9日)的北京一直下着雨,偶尔停一下,多半时候总在倾盆,我纳闷于哪里来这么多雨,现在才知道,这是泪水,从遥远的地方一直倾泄过来。
今天(2008年9月10日),北京的天空像宝石一样清透、湛蓝,淡淡的几丝云,就像是薄纱。我知道,这是天空在欢迎他的天使,明亮的、轻盈的、英俊的、王子一样的天使。
我们不曾同班,但也做了六年的同学,即使是在我们都陌生的北京,我也在偶尔来北外时远远的看见过你。我们从来都不熟识,但对于我而言,你就像那个在身边的淡淡的朋友,虽然并不常出现在眼前或脑海中。然而,这一切都已随波漂去,随风飘去了。
我没有太多关于你的回忆,有的只是颀长的身影、清秀的面庞、阳光的微笑,淡淡的,但都是美好。蓦地想起,向你求正过两个德语单词——微笑,再见,到如今,只有记忆中的微笑和永远的再见——永别。
北京明媚的秋日,不像是伤怀的季节,然而此时的怀念却是更加的残忍,为什么美好的总是逝去,我宁愿相信,上帝也有妒忌的心。
就当是纪念,悼念太过沉重,不忍压在你轻盈的翅膀上,在阳光里飞吧,偶尔回到故园……
最后一次默念这个名字——王轩。
小妹


王轩:
天堂的路要好好走,这样你的父母,你的朋友,我们所有人才会放心。你最亲密的伙伴们会延续你的理想,帮你把它们都实现。Bless you in heaven.
耶露


不能说熟悉你,仅仅认识而已。中学六年间,我们讲过的话可以用手数得过来,以至于我试图想破脑袋也回想不出是在什么场合。初中班上和你同区的同仁很多,听你的名字也听过很多。成绩超好,聪明,帅气,很有女人缘的一个大男生。你穿T-Shirt休闲的样子,你阳光的笑容,如今就在我的脑海里,仿佛昨天在南外教学楼的走廊上碰到你一样。
把讣告读了几十遍,翻来覆去,翻来覆去,只希望从字里行间找出哪怕是少许戏剧的因素来证明这一切不过是个谎。不相信,也不能接受,有了那样灿烂笑容的男孩,就这样匆匆的写完他人生的剧本。23岁,甚至等不到第二个本命年的来临…
现在的你,在天堂还好么?能看见悲痛的我们么?请原谅我们,我们知道你不愿看见我们这样,我们只是不自禁…
很想安慰你的家人,但我不知道应该说点什么,一切的话语在他们的伤面前变得那样的苍白。我无法想象得知你的消息以后窒息的空气,致命的痛苦,还有一直陪你走完的你的女朋友,希望他们保重,即使在没有你的日子里,也要好好的生活,你也会好好守护他们的不是么?
最后,祝你在那个世界一切安好!


Like A Comet
Blazing 'Cross The Evening Sky
Gone Too Soon

Like A Rainbow
Fading In The Twinkling Of An Eye
Gone Too Soon

Shiny And Sparkly
And Splendidly Bright
Here One Day
Gone One Night

Like The Loss Of Sunlight
On A Cloudy Afternoon
Gone Too Soon

Like A Castle
Built Upon A Sandy Beach
Gone Too Soon

Like A Perfect Flower
That Is Just Beyond Your Reach
Gone Too Soon

Born To Amuse, To Inspire, To Delight
Here One Day
Gone One Night

Like A Sunset
Dying With The Rising Of The Moon
Gone Too Soon

Gone Too Soon


Weijia

来自北外的怀念

二零零三年九月,东院5号楼。

二零零八年九月,南京瞻园。

五年的时光或许不长,但是五年足以孕育太多的变故。

中午还在和顾悦吃饭,说起你们南外的人和事,可下午就收到他的短信,说你出事了。脑子里第一个画面是你的笑,又是你搞得什么恶作剧吧,但随后就被伤感淹没。

一直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总是觉得你哪个时候就会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说没事没事,都是假的。

五年前初到北外,你便在我们那间狭小的宿舍里叫喊着和赵飞去打球,那时候我们的宿舍正对球场,窗口的大树枝叶茂盛,只有夕阳西下的时候可以让屋子里一眼明亮的橘黄。

五年后我恍然来到南京,看着这里的人和事,觉得你迟早会回家,在南京见到你定然是别样的感受,本想到时我们好好的叙旧,好好地回忆初到北外那年所有的光影陆离。

可是,你一走了之

临近期末,走廊里背书到最晚的肯定是你,学校的那个小板凳在冬天是永远都坐不热的。你还记不记得在昏暗的走廊里,午夜的时候在是你跟我认认真真地谈了对大学生活的感受,也可以说是我大学之后的第一堂课,至今难忘。

年初的时候在德国只给你打了电话,现在仍然非常后悔没能见你一面。那是这几年离你最近的一次,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而现在,相隔一水,尽凡力亦不及。

中秋回家翻尽相册,只找到当时的相片两张。

一张在教室:你、我、长青和小希,你坐我右边,典型王轩的笑。

一张在宿舍:只有你。搞怪姿势,亦典型王轩。

我还记得,当时我们和长青还在德语楼前的喷泉处一同合影,你戴着一顶红色的棒球帽,可惜照片可能已经遗失。

除了回忆,我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将来是不需要猜测的,以你的聪明,做出让我们侧目的事业,不会是什么难事。

天妒英才,上帝太自私,不公平。

兄弟,走好。


故友大任敬挽



王轩,我多么希望读到这些字的是你。可是,我知道,不可能了。
你这样优秀的同学,这么早地走了,太让人痛惜了!
可是,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希望你一路走好。

老天竟然如此这般,让一个年轻的朝气向上的生命陨落,不留一点时间给他。哪怕,哪怕,哪怕是绝症也有一丝的希望,哪怕,哪怕,哪怕是身体缺失一点也可以坚强地活下去。可是,偏偏是这样的结果,偏偏来得这么突然。二十三岁的年纪呀!这么好的同学,怎么就这么离开了呢!?
作为同系不同班的同学,我和他的接触并不多,但是,这不多的接触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听到朋友告诉我这件事的时候,我真的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那样一个阳光乐观开朗自信的男孩子,怎么可能???
还记得他背着书包走在校园里的样子,迈着自信而快捷的步伐,见了同学会笑着打招呼。
犹记得那年我跟他在一起上公共课,听说他的英语非常不错,而作为从初中开始学德语的高典生来说实属难得,我好奇,问他:“你怎么把英语也学得那么好呢?”他神采飞扬得说:“Noting is impossible. Everything is possible.”
不说他有多优秀,不说他有多可爱甚至迷人,不说他有多。。。。。哪怕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孩子,还在国外读书呢,突然就没有了,谁知道了不会痛心呢?可是,偏偏他又是人群中不普通的一个。活灵活现的一个人,怎么能突然就走了呢?!
痛惜啊!怎么会?怎么会??怎么会呢???
Michelle说:“音容笑貌犹在眼前啊”。瑞子说:“真是天妒英才。”

或许这个世界还不够精彩,留不住多姿多彩的你,那么请在天堂好好地,不要哭。
传秀


逝去-祭友文
逝去的事物总是让人留恋,就像我们对友情的留恋,对与朋友过往点点滴滴的留恋。时间会慢慢在记忆里冲淡着我们彼此间点点滴滴,几十年后,我们也许都各自为家,各自生活在不同的道路上,但一个共同的愿望,我们都愿再回首,从记忆里找寻曾经与你相处的点点滴滴。认识虽说不久,也已有快5年,见面不多,但却话语投机。上天喜欢作弄人,也许是老天忌妒凡人的才华,狠心把朋友从我们身边带走,不过就算不在身边,也永远还是朋友。
朋友离我们而去,我们不应就此徘徊在悲痛之中,化悲痛为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也为了身边爱着与被爱着的人。
再多文字也无法表达怀念之情,朋友走好,便是我们最深的祝福!
朋友安息,你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
故友浩敬


亲爱的同学,

经过昨夜雨水的洗礼,今晨的北京艳阳高照。却在这样美好的时光里,听到了你匆匆而去的消息。

接收悼词的是你曾用的邮箱,你的用户名赫然写着 1 9 8 3 ——你比我们02级的大部分同学都小一岁,这不禁让我回想你的年轻朝气和过人的才学。

想起你跳级到我们班的第一天,一口地道流利的德语是怎样地叫我们佩服不已;你总是那么意气风发,总是那么阳光、快乐,以至于一想到你的名字,脑海里就立刻显现出你的年轻而美好的笑容——灿烂得正如今天这干净得一点阴霾都没有的阳光。

无法想象,在异国某处清晨的泳池里,阳光少年怎样独自面对了突然袭来的死亡。

我们都如此年轻,未来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像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

也许,生命就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每个人都不可能走到终点了,才安安心心地死去。只是你离开的实在太早,太让人惋惜。让自认为尚站在人生起跑线上的我们,和你一样摩拳擦掌、眼睛里写满美好期待的我们,突然间不知所措了。

是啊生命常常是在不经意的时候熄灭,所以我们要时刻感恩,因这世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恩赐。我们必须抓住当下——就像《死亡诗社》中那样,sieze the time,只要生命尚在,就去爱,去追梦,去探求人生的真理,一刻也不留遗憾。

这样,等我们每个人的日子到来,大家在神的国里重聚时,也仍是喜悦的,正如在曾经那最美好的年华里相聚时一样。
  
沉痛悼念王轩同学 故友文婷敬挽